“要是你身体没问题,这个健康告知直接签字就行了,不用细看的...”
“没事儿~直接投保,只要过了两年,保险公司都赔的。”
如果在投保时,听到业务员说这些话,你得好好思量了,因为这个业务员可能有点不太靠谱。
现实里,有太多太多健康告知随便填,一到理赔就拒赔的案例了。
健康告知,作为我们下决心买保险后,遇到的第一件事情,它可比你想象中的要重要得多,直接关系到能不能顺利理赔,而我们能不能获得理赔额。
所以,在买保险路上,为了给大家保驾护航,大熊就跟大家来聊聊健康告知,到底要怎么做健康告知,才是恰到好处?
1.
为什么要
做健康告知?
健康告知,是我们投保前绕不开得一个必经环节。
简单来说,就是投保前,保险公司会对我们的身体情况做一系列的问询,来确认我们的健康状况。
而这些提问,都需要我们如实告知,如果不符合健康告知,严重的话直接会被拒保,情况较轻的可能会加费或延期投保。
健康告知有两种方式:无限告知和有限告知。什么意思呢?
无限告知
顾名思义,你的健康告知范围是无限的,也就是说和投保有关的身体所有情况都得告诉保险公司,不能有所保留。
这就很坑了,意味着不在健康告知范围内的疾病都必须全部如实告诉保险公司,夸张点说,就是什么时候感冒,吃过什么药都得事无巨细地全盘托出。
要是一时疏忽,忘记了某个疾病怎么办?不好意思,将来出险很可能被拒之门外。
香港保险遵循的就是无限告知,而大陆地区实行的则是有限告知。
有限告知
有限告知,也叫询问告知。保险公司或健康告知问什么,我就答什么,他不问的,我就不告诉他。
这么一比较,大陆地区的保险公司还是很良心的。
可是,为什么非得做健康告知呢?
我们买保险,相当于跟保险公司签了份合同,意味着我们和保险公司是契约合同关系。
所谓契约,是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,双方都需遵循各自的义务和责任。
我们的义务是如实告知各项情况,按时交保费,而保险公司则需要履行承诺,一旦我们发生了合同规定的需要赔付的情况,就要按约定赔付一笔钱。
而我们交的保费,和保险公司需要赔付的钱之间是存在一定杠杆关系的。
对于我们来说,买保险就是以小博大,用较低的保费去撬动高保额。
比方说,我刚投保了一份重疾险,只交了一年的保费6000元,如果第二年就不幸发生重疾,保险公司就得赔我50万。
我用6000元就撬动了50万的保额,这么大杠杆的买卖,保险公司自然是要谨慎对待的。
严格把控被保人/投保人的健康状况,根据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,对他发生保险事故概率进行预期,防止带病投保,减轻事故的赔付风险,来确保自己不备黑锅,不在短期就赔付一笔巨额。
对于我们来说,这也是件好事。
试想一下,如果没有健康告知,所有人都能投保,那么那些带病投保的人群有着更高患病风险,更容易获得理赔,而赔付的这笔钱其实来自于大家共同的保费,对健康的人群岂不是很不公平?
所以说,设置健康告知,不是说保险公司故意卡你,这是维护我们正常权益的基础,也是维护我们公平保障的体现。
无论对谁,都没有坏处。
2.
健康告知
怎样才能恰到好处?
知道了这么多道理,真正面对健康告知时,却依然做不好它。
什么需要告知?什么不需要告知?要不要事先体检?健康告知那么多,怎么去解读?
这些依旧困扰着我们,不知从何下手。
没关系,只要记住这些技巧,就不容易出错。
有问必答,不问不答
前面我们也提到了,大陆地区实行的是有限告知,有问的便答,没问到的一概不答。
你要做的就是,仔细阅读健康告知的询问,逐条确认,排除自己是否有异常状况,如果这些异常状况被健康告知或保险公司问到了,问题再小,都要如实告知。
如果自身确实存在点小状况,但没有被健康告知询问到,可以不用告知。
只不过,有些细节需注意。
比如,如果问的是2年内是否存在检查异常,那2年前的异常无需告知;而如果问的是否曾经或现在患有,就没有时间限制,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生,都必须告知。
有医疗记录,才需告知
一切告知的最终标准,是以医院就诊、药品购买等留下的记录为准,尤其是医保卡的信息记录,只要是本人的医保卡,所有的记录都会默认归为你名下。
比方说,小明把医保卡借给弟弟,弟弟买了用于糖尿病的药,结果买保险时被拒,就是因为医保卡里的这个糖尿病药的购买记录。所以医保卡尽量不要随意借用。
如果健康告知里的询问,比如反复头晕、头痛、眩晕等情况,只是你自己的一种感觉,没有去医院做过任何就诊,这种情况也是不需要告知的。
健康告知,是对保险公司如实告知
很多人买保险时,把自己身体状况告诉了业务员,可是业务员轻描淡写地说,没关系,健康告知不用填也能保。
结果出险时,就因未如实告知拒赔了。
我们要记住,健康告知,是要对保险公司如实告知,而不是只对业务员如实告知!
不要偏信业务员的一面之词,仔仔细细地逐条看健康告知,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,严格对照问询,才能避免日后理赔难的麻烦。
根据自身情况,对比三家
每个产品的健康告知的宽松度不同,问法也不一样。
如果自己身体有些小毛病,可以多看看同类型的产品,看看是否都询问到了自身的异常状况,然后选择一款健康告知对自己比较友好的产品。
事前要不要体检
除非保险公司有要求,不然不建议在投保未成功前去体检。一旦体检出什么问题,会影响到后面的核保,很可能会被拒保,或者加保费。
当然,要是保险公司要求了体检,那体检报告都有了,该告知的还是得告知了。
如实告知,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彼此的一份信任。
3.
不符合告知
怎么办?能隐藏吗?
对于身体健康的朋友,自然也不用太担心健康告知的问题,但要是身体有些小毛病,怎么办?
能不能故意隐瞒,反正只要不说也没人知道,抱着一丝侥幸,把保险公司骗过去呢?
当然是不可以的!
与保险公司签合同,相当于双方都建立了契约关系,我们不如实告知,相当于亲自撕毁了这份契约,保险公司也没有义务要赔你钱了。
不如实告知的后果就是拒赔,所以投保时,诚信投保,尊重彼此,即便身体有些小异常,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弥补,而不是欺骗。
身体有些小毛病,先不慌,两招教你如何补救:
智能核保:有些产品会提供智能核保功能,提供给那些非标准体使用,就算不符合健康告知,也能顺利买到保险;
线下多家投保:也就是前面,我跟你说的多看几款产品,准备好材料,尝试给线下多家保险公司投保,选择核保结果最好的那家。
除了身体存在点小异常的,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出现过健康异常,早就好了,对身体也没啥影响,但是投保时忘记了,怎么办?会影响理赔吗?
比如,2013年,小明因胃痛难忍,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,没查出什么问题,吃了几天药好了,一直没太在意,在2016年投保时忘记告知了。
然后今年被确诊出胃癌,那么保险公司能以之前未如实告知拒赔吗?
当然也不可以!
这是因为保险法中,有一条两年不可抗辩条款:
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,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提高保险费率的,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。
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,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,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。
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,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;发生保险事故的,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。
两年不可抗辩条款,是限制保险公司的权力,从而保护我们的权益,如果自己疏忽大意导致有些事项没能如实告知,只要过了两年不可抗辩期,保险公司没有提出异议的话,那么将来也不能以此作为拒赔理由。
当然,这个的前提是不涉及恶意骗保,一旦涉及故意骗保,被拒赔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。
如果看不太懂健康告知,也不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不是被告知问及,可以找专业人士咨询,请他们帮忙仔细过一遍健康告知。
千万别随随便便填写,稀里糊涂就投保了。
一旦被保险公司查出记录,身体出现的异常未如实告知,一不小心隐瞒了真实状况,到时被拒赔,损失的还是自己,明明交了钱,却没法得到保障。
保险哪家好
先问白熊保
预约成功
恭喜您已提交成功
请耐心等待管家来电或微信联系
请选择预约时间段
您的信息仅用于预约咨询使用,不用于任何第三方及其他用途。